特色文明实践阵地“云打卡”③ |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书香+文明实践”,创新融合走出特色之路发表时间:2025-04-14 14:51 ![]() 2020年4月,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在成华区府青路街道怡福社区正式挂牌。作为集阅读、研学、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书院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书香+文明实践”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活动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培育等路径,成功构建起具有城市文化记忆特色的文明实践新范式,成为传播知识、弘扬文化、践行文明的前沿阵地。 踏入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精巧的空间布局让人眼前一亮。书院划分为“阅读”“美育”“研学”三个功能区。一层的 “阅读空间”,作为公共阅读空间,设有图书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少儿阅览区与电子阅览区,3 万余册藏书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二层的 “美育空间” 设有桃蹊讲堂、桃蹊画院、名师工作室和微型展厅。各类传统国学讲座、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文明实践活动在此频繁举办,吸引着众多居民前来学习与交流。三层的 “研学空间” 则聚焦于拓展研学与地方文化研究。各类学术读书会在此持续开展,为居民搭建起分享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助力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在实践活动载体创新上,书院构建了 “时间银行”志愿体系,建立文化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吸引 142 名退休教师、文艺骨干等加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 6800 小时。书院还通过 “服务换课程” 模式,开展了书法、古籍修复培训,这一举措既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又有效传承了文化技艺。此外,书院还开发了 “典籍里的成都” 情景剧、“活字印刷工坊” 等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联合川剧研究院推出 “非遗体验日”,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参与人次同比增长 215%,相关活动还获得了《四川日报》的专题报道。 数字赋能也是书院的一大创新亮点。书院搭建了 “云上桃蹊”数字平台,开通线上预约、直播课堂、数字展厅等功能。此前,书院开展了 12 期 “古籍修复云课堂”,线上参与人数突破 10 万人次,让优质文化资源触达更多人群。值得一提的是,书院开发了“文明实践电子护照”,通过扫码打卡、积分累计等激励机制,吸引市民完成“书院探秘”“红色印迹”等主题打卡路线,数字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达 500+,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在品牌培育方面,书院打造 “桃蹊文化 IP”,设计专属卡通形象 “桃小蹊”,开发 28 类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 50 万元,用于反哺公益。同时,举办了 “桃蹊夜话” 品牌沙龙,邀请茅盾文学奖得主等文化名家开展对话活动,提升书院的文化影响力。此外,书院还建立了 “文明实践联盟”,与省图书馆、成都大学等 12 家单位共建文化服务联合体,开展 “文明实践进商圈” 活动,在 3 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设立文化快闪空间,触达市民 2.8 万人,扩大了文明实践的辐射范围。 得益于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收获了累累硕果。在服务效能上,书院年度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达 320 场次,服务群众 5.6 万人次,同比增长 48%,获评 “成都市优秀文明实践站点” 称号。文化传承成果突出,抢救修复民国文献 1200 余册,设立 37 个本土作家专架,培育 43 名社区阅读推广人,相关经验入选《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接待省内外考察团 26 批次,文明实践项目获中央文明办调研组认可,相关创新做法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报道。 展望未来,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将持续深化“书香+文明实践”品牌建设,重点在青少年思政教育、银龄文化服务、数字赋能等方面探索新路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接文脉、更贴民心、更具活力,为成华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